「每個人的愛好與興趣都不同,送禮好傷腦筋……」你也有送禮相關的煩惱嗎?只要了解禮物怎麼挑到適合對方的,就不容易踩雷!
這篇文章是一篇完整的挑選贈品指南,讓您很快成為老闆信任、同事愛戴的挑禮好手!
企業送禮,是份貼心的祝福,在商業環境下有深刻的軟實力展現,可以體現企業的用心,因此企業禮品可以展現一種企業對客戶的重視。
以下為企業贈禮的常見場合,歪編為你逐一解說各個場合的挑選要點:
● 企業三節 (員工福利) 禮品:
送給員工是所有場合當中最難的,大家工作之餘難免會討論,閒話家常一番。因此「實用」、「不落俗套」在這裡是最重要的指標,首先要了解同事們的組成(年齡、性別等)。
例如:若是有家庭的同事居多,送禮時對方家人也可以使用到一定是最實用的; 再來多數的公司每年都贈送一樣的禮品,因此只要今年新的變化,很快就會讓大家眼睛一亮,對你讚譽有加!
● VIP 客戶禮品:
這個場合最重要的部分是「不落俗套」以及「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不落俗套代表著公司富有豐富的創意,是很用心地在準備這份禮品。
若同時還能將企業的品牌或精神附加上去,肯定是大加分,讓顧客對公司的印象更深刻!
● 行銷活動/公關贈禮:
企業對外的贈禮一定要掌握「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這點,另外也不能像打水漂一樣,送出去了卻沒有被記住,因此「不落俗套」也非常重要。
站長特別介紹這個海傑納頂級烏魚子禮盒~
老闆從選擇烏魚子到禮盒包裝全部親力親為
確保產品的品質維持一定水準
而且還有推出烏魚子厚切一口吃的禮盒,對於喜歡下酒菜的朋友真是一大福音
而且老闆娘也做出很多的不同的口味
像是烏魚子米果跟烏魚子牛奶糖
在網路上也有開箱試吃的影片,看的站長口水直流啊!!!!
而且現在五倍券也可以購買海傑納相關產品,只要使用五倍券消費,還送你500元現金券
這個活動真的非常超值啊
海傑納對於自家產品的品質控管,已經超出我的期待
而且烏魚又叫信魚,每年冬至依照約定而來,從來不失約
是信魚,所以很多商界的人士,喜歡送烏魚子,
代表著,商道的信用,這也是烏魚子禮盒是送禮的最佳選擇
而且野生烏魚子要受到消費者的信賴,賣到最後講究的就是信用以及無可挑剔的品質
從事烏魚子這個產業將近10年
老闆娘從直接從廠商拿貨貼標,一直到有自己的生產線
從每年冬至,船一到的挑貨、揀貨,一直到把原料送給工廠製作曬成烏魚子
(曬烏魚子這是個古法,也是不傳外人的技法,我們只能選原料,讓工廠代工)
我更注重的是,曬好的烏魚子製作成一口吃,這段繁複工序的製程
因為這是厚切一口吃最關鍵的地方
*選料
臺灣正海子
烏魚從長江出海口,順著洋流,來臺灣,游到臺灣時,是接近放卵的時刻
(此時捕撈的烏魚,品質比大陸好,)
五兩以上,才有卵油,才會香,五兩以下做成脆脆、ㄋㄟㄋㄟ、醬料
(很多同行,都是賣2~3兩,絕少用正五兩下去做,一口吃)
*遵循古法,傳媳不傳女的,放置,鹽巴的比例,是曬製的關鍵
(鹽巴是天然的保存劑),(放太多會死鹹),(放太少烏魚子容易壞,(註一))
註一:
曬烏魚子,溫度,濕度,控制,是需要憑經驗,天候不好,濕氣太重,烏魚子會曬壞
外面乾,裡面濕,烏魚子會壞在裡面,我們行話叫:,#奧風,不是常吃的人,吃不出來
市面上,也很多人會把,曬壞的烏魚子,拿出來魚目混珠賣掉
*日曬法
很多同行會用低溫乾燥法
優點:全程在室內,總菌數少
缺點:少了反覆日曬法的香氣
(陽光有種神奇的力量,可以讓烏魚子更沉香)
---------------------------------------------------以上工廠古法製成-----------------------------------
野烏金秘製:
#六小時米酒頭的浸泡
野生的烏魚子,有個致命的缺點,未經處理會有腥味
因為烏魚子有薄膜,需要人工反覆翻,讓酒精,慢慢滲入每個烏魚子的魚卵裡面達到去腥的效果,米酒頭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炭烤完後會有濃郁的香氣,入口後,口中會有<甘味>餘韻
#厚切
五兩上表面漾著卵油的烏魚子,再做厚切,相信是,口感上的,上乘之作
(我們可以偷工減料,因為客人,最愛問,你們大圓有幾片烏魚子,我們可以作弊切很薄,片數變很多讓整盒烏魚子滿起來,但….,這就失去了,我們嚴選原料的本意)
#封底
禮品的細節在這裡,每一片,真空包一口吃,1置中,2封底線整齊劃一,3真空包裝紙,又比其他廠商更小,只為了完成一個視覺上的精緻度
如同所有的頂級名牌包般,講究車縫線,精緻度,質感
封底這個動作,我們耗費非常多人力,什麼最貴,人工最貴,
但是我很堅持,因為我們是禮品,是送人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讓收禮的人,細細品味
2019金點設計獎,第二輪仍在賽內,同年一起參賽的入圍者有蔡依林的怪美的
做禮品,是個送禮人與收禮人之間的橋樑
送禮人會有想傳達的心意,當然也會有目的
手裡人收到一份真心實意的禮
當然,一定會感受到情意
賣烏魚子,很傳統的產業,製作的過程,並不美麗,甚至非常艱辛
冬至的寒冬裡,殺烏魚,幾百道工序才製成一片烏魚子
到我們手上,我們依然經過很多工序,讓我們的客戶收到,最完美的成品
對我而言,這一小片,是很多人的結晶,更是一種堅持
一種對生活品味的美學堅持
【海傑納x野烏金烏魚子禮盒】魚子禮盒美味心意創意兼具,
這是一份蘊藏心意的祝福禮盒,有我們的堅持與熱情,這次送禮送個不一樣的禮盒,讓長輩親友驚艷,更可以展現自己的用心送禮準備,保證送禮送到對方心坎裡,與對方建立起最堅定的友情橋梁!
TT115CE515ECE15RG |
好文賞析
秋天這趟列車,剛從始發站秋分出發,仿佛就發生了故障,時速遠超平常既定速度,快得連車窗外的云淡風輕、碩果飄香、層林盡染、盈盈秋水等金秋美景還來不及欣賞,就直接駛入了秋雨蒙蒙,萬物蕭殺的霜降。 此時,車速倒是慢下來了,可窗外已盡是綿綿秋雨,瑟瑟枯葉。烏云將陽光遮掩得不露痕跡,秋雨把溫暖的花火澆得茍延殘喘。還沒來得及褪去殘存于身體內夏的署熱,更沒來得及享受暖暖秋陽的沐浴,就一下子掉入了暮秋的凄冷中。連一向勤奮的太陽老人也仿佛懶惰起來,躲在厚厚的云層中幾乎月余都難逢一面,瀝瀝的秋雨便趁機撒起潑來,弄得人心也漸向低沉。 天地間是冷冰冰的,躲在屋子里也好不到哪里去。暮秋的陰暗透過窗戶的縫隙竭盡所能地潛伏在屋里的每個角落中,此時只想蜷縮在沙發里再蓋一條毛毯懶洋洋地捧一本書或看一部電影。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歡的是冬天。無論是北風襲面,抑或是大雪紛飛,我都不厭棄。風來時,穿上厚厚的棉衣,戴上帽子口罩,呼啦啦的西北風也吹不走我愛這個季節的理由;雪飛時,踏上笨重的棉鞋,裹上層層的圍巾,任雪花覆在發梢落在眉間,只露出兩只眼睛,盡情地欣賞白雪皚皚的澄澈與明凈。不管屋外多么的寒氣逼人,回到家里就會有一股暖流撲面而來,褪去厚重的外殼,在屋里輕松自如地或干家務或坐在午后的陽光里讀一篇閑書,都是最美的享受。 無論如何就是特不喜歡眼前這個死氣沉沉的秋暮,說你冷吧,你根本沒有冬天的寒風刺骨,說你不冷吧,你已沒有了秋天的暖意融融。就如一個行將入木的老朽般死氣沉沉。 可是四季輪回中,沒有了深秋哪來的初冬?這自然界的規律誰又能逃得脫?誰又能左右得了? 連綿的秋雨讓白晝的長度一下子就縮短了,清晨六點多鐘,薄霧迷漫,天幕未啟,林立的水泥盒子中,已有窗戶漸次亮起溫暖的燈光,陽臺上影影綽綽忙碌的身影拉開了一天的序幕,隨后,從這些家門中陸陸續續走出一個個青春的身影,帶著父母的期盼奔波在上早學的路上。 不一會兒,天雖還陰沉沉的,但也全放亮了,樓道里,院子里開始沸騰了,上班的,上學的,人們的日常活動都沒有因這秋暮的陰濕而停滯。 就在這時節一個濃霧圍城的上午,因工作去往一個大山上拜訪一個人。 進山的路上,日漸枯黃的大槐樹葉子在空中婀娜地飛舞著,以最美的姿勢與曾經朝夕相處的朋友們作著最后的告別;筆直的梧桐上已是一樹金黃,扇形的大葉子也在空中偶而飄零;那從南國北移來的銀杏,許是還不能適應北地的嚴寒,此時像褪去了漂亮羽毛的花孔雀,干干癟癟的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風姿。 來到山下的村莊穿村經過一條約4公里的水泥路到達山腳下,濃郁、蔥蘢已不是今日的主題。山坡上成片的桃樹、杏樹、核桃樹早已只剩下黑黢黢的枝桿,溝溝洼洼里的各種菜蔬已被寒霜全部打蔫了,疏疏垮垮地葡葡在凄黃的枯草叢中老去,溝岸邊的老柿樹上竟然一片葉子也不留,只掛著紅彤彤的小燈籠,就像畫框里的寫意畫,抒寫著這深秋的凄涼與美麗。 上午十一點多,濃霧退去,休養了近一個月的太陽公公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臉,頓時天地間一片金光一片澄明。八千多畝的大山,雖沒了前些日子的郁郁蔥蔥,可松柏還是蒼翠的,偶而點綴在山澗中的青青麥苗,還在竭力拖延著群山衰老的進程。 見到這農業園的主人時,他正在忙著收莊稼。因連日的陰雨,他園里好多莊稼都沒趕上收回,谷子、玉米、花生、紅薯等農作物果實還窩在稀軟的土地里在等待著回倉。今天,難逢的好天氣,園內的人們正在搶收。 午后,站在海拔1200余米、面積8600余畝大山的山巔,遠處村莊紅瓦白墻,炊煙裊裊,近處群山層巒疊嶂,松柏蒼翠,梯田縱橫,一條寬闊的砂礫路從半山處逶迤至山頂。山頂開闊處,一座公益林防護站的三層小木屋孤獨地遙望著遠方,木屋腳下,一個占地約一畝,養殖達萬余條魚的魚塘在秋日的暖陽下閃著瑩瑩的光,柔軟著這硬梆梆的山巒。 明亮的陽光下,群山巍峨、開闊明凈,新鮮的空氣讓人更加心曠神怡。 可是,腳下的這片大山在三年前還是一個沒有名字的荒山。這個巨大的變遷都是因為他。 他,是這大山腳下村子里土生土長的人。曾開過煤礦、辦過洗煤場,并積累下了可觀財富。 他,沒有什么體制內的職位職務,但當國家政策號召淘汰落后產能時,他積極響應號召,轉型發展。 他,沒有接受過什么高等教育,但當他決定轉型發展時,竟然要轉向農業并承包家門口的這座荒山。 他,開發荒山只是想回報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他開辦洗煤廠時,最多可解決周邊剩余勞力100余人,現在開發荒山成立農業生態園,不僅可以綠化荒山、改善生態,還可以把村民的土地流轉過來,讓他們走出去打工掙錢,生態園本身還可以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就這一個簡單的想法,三年來,他先后投資7000余萬元,開挖土方90多萬立方米,修通進園路4000米,環園區田間路2000米。通路、通水、通電,臨建辦公室,15公里的生態園外圍鋼網,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冷藏保鮮庫,打造多處景觀小品,綠化荒山8000畝,特色種植600畝。 上山時,他特意繞過了砂礫路,帶我們從大于45度的荒坡上攀爬。枝枝杈杈,石礫縱橫,每走一步,還挺艱難。他告訴我們,這就是三年前我們眼前這座綠衣披身的大山的原本模樣。 如今,曾經的荒山確實變了模樣,山美地肥,四季有景。春天花滿山坡,夏天瓜菜飄香,秋天碩果累累,冬天松柏蔥郁。漸漸地,采摘觀光的來了,文藝采風的來了,野外拓展的來了。 可是這只是生態的改變,效益上于他杯水車薪。想要產生經濟回報,必須再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在吃住游上再精細化。但近億元的資產他已經全部交付給了大山,再往前已是步履維艱。發展陷入瓶頸,人生也仿佛陷入低谷。家人不理解,曾經的合作伙伴不看好,甚至還有人抱以譏諷。 走到今天,眼前的路于他已是十分艱難。可不管再難,他都沒欠過工人一分錢工資,更沒欠過農民一分錢承包費。在公司流轉村民土地中,做為一個商人,他本可以按照慣例,一年一年地按年付給村民承包費,這樣可以留下更多的流動資金,但他卻與村民一簽十年一次付清,且流轉費在當時是較高的。 走到今天,前路雖然艱難,但他依然堅定地朝前走著。 看著在伺弄莊稼的他,我也在想,近億元的資產,即便是涉煤企業關停后,什么也不干,也可以衣食無憂。或者,先拿出一點點資產在這山上做做樣子或是循序漸進地發展也未嘗不是一個精明商人的所為,那樣既可以滿足自己富裕后回報鄉親的心愿,也可以贏得人們的美評, 更可以過著安逸的小日子。他不精明嗎?答案是肯定的,精明。要不,怎會掙下萬貫家產?但,他終是把全部身家獻給了這大山。 沒有擲地有聲的鏗鏘誓言,更沒有華麗感人的詞藻。他是一個農民企業家,他有的是一顆樸實無華的心和一雙說干就干的手。 我們常常以文字的形式訴說著偉大、高尚之類的情懷。此刻,在這8600畝廣闊的大山上,在大山的主人面前,所有的詞藻已顯蒼白。 夕陽逐漸向山后隱去,山頂的枯草在向晚的秋風中搖曳出了深秋的涼意。這已是秋天的最后一站,不久,冬的列車將啟程,春的列車將備行。四季輪回中,我們在一趟趟的列車上,經歷或溫暖或嚴寒,或涉險灘或遇高山,會看到不同的景色,也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時光的列車也不會因了你喜好與否而改變行程,也不會因了你幸福痛苦而中途停車,滿懷期待地與列車走到最后就是強者。不管眼前這座大山和他的主人前路多艱難,可我深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座大山叫蔚佳領農業生態園,他的主人叫魏永良。 >>>更多美文:美文推薦
(1)《別樣的辭舊迎新》 年末,迎來最后一個夜晚 繁華的大街,閃爍著風情萬種的燈飾 往日那人潮人海的道路 卻是一片冷冷清清 路邊,一位中年男人 頂著凌厲的寒風 賣力地吹著薩克斯 那悠揚的旋律被冰凍包裹著 徘徊在空蕩的樓宇之間 彰顯著寂寥 路邊,那位中年男人開始搖擺著身軀 演繹著薩克斯 是依戀,也是期盼 舞姿妖嬈的相互交織著 交織在燈火通明的樓宇之間 柔軟出絲絲溫馨 新的一年越來越近 路邊,那浪漫的薩克斯旋律 卻越來越遠 越來越遠 (2)《紅燈籠,也會有思念》 微風徐徐 吹動著 屋檐下的紅燈籠 在思念和牽掛中 搖晃 偌大的窗戶 也沒能挽留住 那明媚的藍天 白云 夕陽還是帶走了 那最后一抹余暉 寒冷的月亮 荒涼著一片片空虛的夜晚 微風習習 吹動著 屋檐下的紅燈籠 孤獨地搖晃著 那寂寞的影子 (3)《春天從寂靜中走來》 窗外,下著雨 這個夜晚、很靜,很靜 靜得來 只能聽見 聽見下雨聲 窗外,下著雨 這個夜晚,很長 眼前 出現了許多小水塘 水塘里,灑滿了燈光 光,從水塘里溢出來 映照在紅燈籠的臉上 隨風搖晃 搖曳出了寂寞 搖曳出了牽掛 這個夜晚,很長,很長 水塘里的光 映照在紅燈籠的臉上 隨風蕩漾 聽 聽見了嗎? 腳步聲 聽見了嗎? 這是 春天的腳步聲 越來越近,越來越響 越來越近 越來越響 >>>更多美文:自創現代詩
有人說農歷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酣睡一冬的龍王被雷聲驚醒,要開始行使管理風雨的職責了;有人說,二月二是土地神的生日,這一天下種,是送給土地神的禮物,莊稼準會長得好;還有人說是關圣帝君磨刀的日子,他的磨刀水灑向人間,所有的害蟲都會逃遁…… 關于二月二的傳說,南方和北方是有差異的。但不管何種說法,都與季節、與風雨、與泥土相關。在我國江南,農歷二月正是驚蟄節氣,各種冬眠的動物和昆蟲,都已經在長長的冬眠中醒來,春風春雨也會接踵而至。農歷二月初二,在江南是該下種的日子,而在北方,龍王爺才睡醒,甚至土地還未完全解凍,離下種的日子還遠。可見地域不同,季節的早晚有異,對于一個農家節日的傳說,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 早春二月的江南,沉睡了一個冬季的大地醒來了,她睜開眼睛,伸著懶腰,盼著人們耕耘、播種和收割,意味著農夫們一年的勞作真正地開始…… 對于農夫們來說,二月二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那天,鄉民們敲鑼打鼓、抬著魚肉三鮮去龍王廟里祭龍王。他們祈求龍王及時下雨,保佑全年的農事風調雨順。有些村莊還會在廟前的大坪里搭上戲臺,唱一天的草臺戲。那種熱鬧景象,甚至比剛剛過去不久的元宵節還要隆重。 童年的時候,我還見到過這樣的情景。二月初二的晚上,村人們三五成群,在田邊點燃稻草把子,在沖天的火焰和煙霧中,人們不僅口中念念有詞,還大聲呼喊著:“火燒蟲蟻火燒蟲蟻!蟲議螞蟻上天去……” 我記不起父親是否去參加龍王廟的祭祀,或者去關公廟跪拜,也記不得父親是否去田邊點燃過稻草把,同鄉親們一同高呼驅逐危害莊稼的害蟲。但我記得每年的二月二,父親必定要去下種:南瓜、冬瓜、黃瓜和絲瓜,還有茄子和辣椒等種子,都是那天播到土里去。父親說,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這一天播下的種子,土地神都會保估它們不被蟲蛀,不被飛鳥和野獸侵害,會帶來一年的好收成。 父親挎著一只竹籃,竹籃里放著用黃草紙包著的各種瓜菜的種子,走出家門,在菜土邊停住。他在土邊插上三炷香,點燃。煙霧繚繞中,父親口中念念有詞,他大概在告訴土地神,他要下種了,祈求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的護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長得順遂。我想,父親除了祈求,更多的是表達對土地的敬意。 接著,父親將那些裝種子的紙包先后打開,按照事先預計好的地方,默默地散到泥土里去,然后覆蓋一層細土,上面再鋪一層稻草。 父親下種的時候,一直沉默著,臉上顯出肅穆、虔誠的神情,好像不是在下種,而是在舉行一種莊嚴的儀式。我遠遠地站在那里,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打擾了父親。 播種完畢,這時的父親舒了一口氣。他瞇著眼睛,久久地打量著那一綹一綹播下種子的土地,臉上浮現出喜悅。我知道,往后我們吃的瓜菜,都由這天播下的種子奉送給我們。那些種子會按時發芽、展葉、抽須,會按季開花、結果。像父親所希翼的那樣…… 今年的二月二又要來了。鄉親們還會去龍王廟祭龍王嗎?村莊里還會不會唱廟戲?二月初二的夜里,還有農夫在田邊燒稻草把嗎?在那些土地上播種的人,是否換上了年輕一代? 這都是我想知道的。 >>>更多美文:現代散文